亞爾Arles 市政廳前的共和國廣場上有一座高大的方尖碑
方尖碑四個角下有四隻小石獅
四個面上有四個大獅頭噴泉
位於舊市區的共和國廣場正是亞爾市中心
共和國廣場全景
information 位於市政廳南側
可以利塞大道沿線為觀光據點
下圖為 市政廳正面
市政廳內部
廣場旁的建築
聖特羅菲姆教堂與迴廊 Eglise St-Trophime et Clotre
在這座遍地古代遺跡城市中
殘留中世紀優美羅馬藝術的教堂
創建於7世紀
於12世紀形成現今所見的風貌
正面入口的裝飾和「聖告圖」繪畫是此教堂最著名處
矗立在迴廊的優美圓柱雕刻
令訪者不禁佇足欣賞
順道介紹兩幅著名的「聖告圖」
聖告圖﹝The Annunciation﹞
1472 ~ 1475 年
油彩‧畫布,98 x 217 公分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說明:
這幅《聖告圖》在傳統上一直被視為吉爾蘭達﹝Domenico Ghirlandaio﹞的作品,直到1869年才經過討論考證,才認為是達文西年輕的時候,在 1472 ~ 1475 年之間所創作的。畫面描述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來告知童女瑪莉亞﹝Maria﹞,她已獲選受胎,生子耶穌,即主所預言的救世主。瑪莉亞平靜地接受加百利的報訊成為這幅作品的基調,畫面因而顯得安謐而濃郁。矮牆把油畫布一分為二,形成兩個水平橫帶。在矮牆上,樹叢在畫面中央斷開,顯露出矇矓的遠景,與樹木的暗影相對照,此處靜止的樹木之深色輪廓和迷濛的遠景,也加強了這一基調。
這幅畫以遠近法所展現的畫面結構是很清楚的。消失點位於巍莪山丘旁邊,匯集了由右方石牆、窗子、石棺上部的輪廓所形成之許多消失線,以及左方欄杆開口上的一條消失線。畫面結構亦不對稱,右側安置聖母的空間是金字塔造形,並且經由矮牆向左延伸,彼處的矮牆並非用來分離內院與背景,而是用來連接它們。閱讀台的台座所用之石棺係採用當時佛羅倫斯派雕刻家韋羅基奧﹝Andrea del Verrocchio﹞作品中常見的形式,然其雕刻的堅實性又因為獸形足和葉狀漩渦的生動扭曲而被淡化。
長期以來,受胎告知,始終是畫家喜愛的主題,拿達文西的作品同前人的作品作一比較,可以看到一些突出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他的作品不同凡俗。傳統風格的聖母形象是冷漠而虛假,其他人物相對於風景則是呆板,只具平面感,所有這些問題在達文西的話中都通通消失了。
來源: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avinci/davinci-1472.htm
聖告圖﹝The Annunciation﹞
安基利軻﹝Fra Angelico﹞﹝1387 ~ 1455﹞
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
1433 ~ 1434 年
蛋彩‧畫板,175 x 180 公分
耶穌博物館,科托那﹝Cortona﹞,義大利
說明:
這是安基利訶修士第一幅被公認的傑作。初看起來他似乎是遵循著傳統聖像的畫法,天使加百利由左邊出現,聖母馬利亞則坐在右邊。兩個人物,天使和聖母馬利亞,則按照常規被置於各自界線分明的空間中,從而把整幅畫分為兩個部分,而中間的廊柱,則清楚隔開畫中的兩個世界,分別代表著天國和塵世,這兩個世界經由聖告才得以連成一體。因受到文藝復興藝術革命的影響,這種正規的羅馬布魯列內斯基式廊柱及其明顯的透視法的應用,都在畫面上可以明顯看出來。而且《聖告圖》對虔誠的安基利訶修士來說,則別具深意,他在背景上畫出亞當和夏娃被逐出樂園的情形,以突顯《聖告圖》的特殊意義,如此一來,昔日人神分隔的情形,此時卻被傳達成上帝的寬恕和救世主降臨的訊息。
科托那《聖告圖》是為聖多明尼各教堂畫的,以祭壇畫為裝飾,敘述了聖母馬利亞的故事。在這幅畫中,安基利訶修士重現了現藏於普拉多美術館的一幅先前的《聖告圖》,畫面的左邊可以看到廊柱的外部,三個拱廊都用透視法來表示,天使從第一個拱門進來,安基利訶利用這一改變,加強描繪了天使出現時,扣人心弦的那一剎那。天使躬身向前,並且把手伸向聖母馬利亞,而天使也似乎比先前那幅畫,占據了畫面上更大的空間。這幅畫也可看出安基利訶修士,已深受剛剛結識的米開洛左的影響。
來源: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angelico/angelico-07.htm
亞爾街道
亞爾鎮內小公園
離開亞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