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村衛生所主任╱黃建成
  

本來這篇文章要叫作「我是怎麼治療感冒的」,可是覺得太誇張了,心裡不夠踏實,所以就把它改了過來。



因為老實講, 醫師是不會治好感冒的,頂多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罷了 !
 


感冒的原因和病程
感冒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感染,其症狀包括以下一種或數種:流鼻水、鼻塞、打噴嚏、咳嗽。



喉嚨痛、聲音沙啞、發燒、疲倦、頭痛、腹瀉等。



感冒之所以有各種不同程度和樣式的症狀表現是因為能夠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一百多種。



由於不同的病毒感染,加上每一個人對相同病毒的反應也有所差異,所以呈現出來的症狀自然多樣。
      


感冒的潛伏期約一至三天。



然後通常由喉嚨不舒服開始,接著其它症狀產生,在第三、四天時達到高峰。



如果沒有併發症的話,一般四至十天會症癒。



感冒之所以會好,是由於身體受感染後產生了抗體把病毒消滅的緣故。
 


醫生是怎麼開感冒藥的
既然知道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照理說醫生只要開一些藥把病毒殺死了,感冒也就好了!



問題是,目前全世界還沒發現安全而可以殺死感冒病毒的藥。



所以醫生實在拿那些感冒病毒沒辦法,只得讓它們愛怎麼作怪就怎麼作怪!



醫生只能就症狀著手,開藥使症狀減輕些,患著因而能夠舒服一點。



為了達到目的,醫生先要問清楚了症狀,加上聽診的補助,以便對症下藥。



偶而碰上一些搞不清楚的民眾,不先詳述病情,只說:『我感冒了! 包幾包藥來吃。』



那真是不曉得怎麼下手, 除非他願意吃綜合感冒藥!



吃綜合感冒藥好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說明一下什麼是藥。



我們都知道安非他命和嗎啡是毒品,可是安非他命在過去,嗎啡一直到現在仍然被使用在醫療上。



筆者在教學醫院訓練期間也曾在骨科病房、急診室和加護病房幫患者打過嗎啡。



我開毒品給患者嗎?



不,我開的是藥。



那麼嗎啡到底是毒品還是藥呢?



也許我們可以把藥定義為:一種物質適時適量的應用於個體,好處大於壞處是藥,反之為毒品。
 
  
常有民眾在門診問我:『你開的藥有副作用否?』



這可以說是外行人的問題,那有藥沒副作用的!



當我們打開藥品手冊來看,就可發現幾乎每一種藥都有它的副作用。



就算我們認為最沒問題的維他命丸,如果使用不當的話都有它們的副作用。



醫生開藥只不過是在好處與壞處之間衡量罷了!
 
  
感冒既然只能針對症狀下藥, 那麼對一個感冒沒有咳嗽的人給含咳嗽成份的藥合理嗎?



一個沒有流鼻水的人給流鼻水的藥合理嗎?



豈不算是給了毒品或者說是下錯藥。



因為只有接受到其副作用而沒有正作用嘛!
  


綜合感冒藥可說是一網打盡的藥,有的還宣稱可治八種感冒症狀呢!



試問:如果你的感冒症狀只有兩種的話,你願意使用那含有八種症狀成份的藥嗎?



當然如果考慮方便性、省時或省錢的話則另當別論。
 


吃了感冒藥都會想睡覺嗎?
不少民眾告訴我每次吃了感冒藥都會想睡覺。



我常馬上問他們,是不是每次感冒都有流鼻水、鼻塞或打噴嚏呢?



因為只有那些鼻子症狀的藥才會有讓人覺得嗜睡、無力的副作用。



醫生看感冒總會就患者的症狀與個人差異仔細斟酌考量的。



沒有鼻子症狀的話,一定不會開那些含有鎮靜副作用的藥。



就算是同樣鼻塞、流鼻水的兩個人,也會因為生活工作與接受意願的差異而給予不同份量、種類和使用方式的藥物。



譬如說上班族、司機和學生,能夠讓他們上班、上課時精神不集中嗎?



這時候在白天可開輕一點的或乾脆不給,晚上再加重一些。
 


早點吃藥會早點好嗎?
大多數民眾都以為感冒早一點吃藥就會早一點好,這是錯誤的觀念。



尤其每當阿婆們這樣跟我講的時候,我總會覺得很無奈!



因為我曉得過兩天可能就嚴重起來了!



感冒通常開始時症狀輕微,二、三天後最為嚴重,然後漸漸恢復。



從起初的症狀又無法預測往後的變化而先給藥,所以往往下一次再來的時候便是:『怎麼藥愈吃愈嚴重!』、『 本來沒有咳嗽,藥吃了後反而咳嗽起來!』。
      


我看感冒最有信心的是,當患者告訴我他已經看了兩三位醫師都沒效時。



此時病程已進入尾聲,等著我來收穫。
 


多開幾天藥對嗎?
一些患者會要求我多開幾天藥,甚至說開一個禮拜。



這是相當不對的!



感冒既然只能針對症狀給藥,照理說應該天天換要藥才是,因為症狀會變嘛!



頭痛、發燒可能吃一天藥就好了,還要繼續吃同樣的藥嗎?



喉嚨痛可能兩天就改善了,也該停藥了!



兼顧患者的方便性,我認為兩天藥,頂多三天是較合理的。
 


藥需不需要吃完?
站在醫師本位的立場,應該叮嚀患者『藥要把它吃完』。



可是也常聽患者說:『上次開的藥沒吃完就好了!』,『只吃一、 兩包就好了!』。



我想藥需不需要吃完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如果在病程的高峰期可能有它的價值。



否則,當病人都自以為夠了時,又何必強人所難呢!



記得西諺有一句話說: 『感冒有治療七天內會好,沒治療一週會好』,又有什麼好計較的? 我的家人跟我常常屬於『一週會好』那個族群。
      


為什麼晚上睡覺時咳嗽得厲害?
感冒咳嗽常在晚上睡覺時惡化,尤其是小孩子, 咳到嘔吐是屢被提及的。



因為白天時小孩子可輕易吞入過多的鼻水,但在睡覺時鼻水倒流沉積在喉嚨容易引發咳嗽。



針對這種情形,側臥也許會有幫助,給流鼻水的藥比咳嗽藥來得恰當。
      


為什麼有人感冒超過一個月?
雖然感冒通常四至十天會好,但是咳嗽持續超過一個月的也並不少見,這與感冒後氣管較不穩定有關。



一般來講,如果感冒比預期還久的話,應該考慮是否再一次感染不同的病毒或是次發細菌感染。



此外,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或長期吸煙引起的咳嗽也常被誤以為是感冒。
      


感冒到底需不需要吃藥?
感冒不見得一定要吃藥,但是吃藥的好處有二。



其一是讓患者舒服些 (如果用藥得宜的話),其二是減少併發症的機會。



感冒時,身體尤其是上呼吸道抵抗力減低,容易受細菌感染。



常見的併發症如鼻竇炎、氣管炎、中耳炎等。
 
  
感冒要不要看醫生?
開感冒藥實在是種藝術,因為需要考慮的蠻多的。



如咳嗽緊不緊、痰多不多、什麼顏色的、會不會惡臭、喉嚨痛否、鼻涕的顏色、還有患者的工作、年齡大小、對藥的耐受經驗......。



總而言之,就是在不失『藥』的本質之下,讓患者覺得值得,沒白來一趟。



雖然已經很用心的開了藥, 可是往往患者下次來的時候會告訴你:『一點效果都沒有』,『 比上次還嚴重』。
      


那麼到底要不要看醫生呢?



我以為醫生開的處方藥還是比成藥合理得多!



如果看醫生不必打針的話,雖然麻煩一點,或許值得。



否則,感冒看醫生還用打針的話,說真的,去買綜合感冒藥算了!



既方便又省時,也可免除針扎之痛,不是嗎?
 
  
如何預防感冒?
一般人都以為『冷到』才會引起感冒,如貪涼衣服穿得太少、小孩半夜踢被等。



其實不只如此,過度疲勞、心情鬱悶、熬夜都容易引發感冒。



幾年前的某段時間筆者也常患感冒,後來曉得熬夜容易引起感冒之後,便盡量『很想睡覺時就去睡』, 感冒的頻數也就少多了!
  


在門診問患者是否天來沒睡好覺或心情不好,往往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



感冒是很會傳染的,一個人有了感冒,時常全家人均會得到,而且很難避免。



常聽一些年輕的媽媽說:『 感冒要趕快把它治好才不會傳給小孩』。



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感冒怎麼趕快治好呢?



感冒患者大約在前三、四天具有傳染力,如果能夠在這三、四天與家人隔離的話,也不失為避免傳染的好方法。
  


也許有人會問:醫護人員天天與感冒患者在一起,應該時常被傳染呢?



不見得! 因為醫護人員跟患者相處的時候總是在通風良好的室內,縱然患者咳嗽、打噴嚏,病毒也易被流動的空氣稀釋掉。



不像家人共處在緊閉的室內,空氣不流通。



而且醫護人員與患者少有手和手的接觸,家人較難避免。



感冒病毒在鼻涕中的濃度最高,易經手傳染,所以與患者接觸後馬上洗手也可避免被傳染。!
      


年紀愈小愈容易罹患感冒,通常小兒們一年平均可達九、十次。



隨著年齡的增加感冒次數漸少,到了青少年以後,只剩下三、四次。



這與得了感冒後,身體內產生的免疫力有關。



所以一些老是抱怨小孩常患感冒的父母應該可以放心了!



只要學費繳夠的話,孩子總會畢業的。
   


結語
感冒時要多喝開水、多休息是大家所熟知的。



多喝開水可以減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讓喉嚨與氣管舒服一些。



多休息可以培養免疫力,讓感冒早一點好。



吃藥的目的只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罷了!並不能縮短病程。



『早治療早好』與『早治療好免得傳給家人』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所以不應該作過份的治療,如打針、打點滴、住院。



使用綜合感冒藥是相當不合藥理的,除非你的症狀與它的成份相配合。



最後我建議大家應該學會認藥,當拿到藥的時候要問清楚那種藥是為那種症狀開的。
  


這種氣溫驟降的時節裡,人們尤其要注意防範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醫生提醒,只要保持每天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就可以形成一道保護線,讓感冒遠離自己。


  
北京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王國瑋提醒,預防感冒、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最首要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水。



冬季北方氣溫低,天氣乾燥,容易出現口乾、咽干、皮膚乾燥等,多飲水不但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水液,還可以預防和治療口乾、咽乾等乾燥症狀的出現、防止內熱的產生。


  
加強運動鍛煉對於預防感冒很重要,堅持耐寒鍛煉非常有必要。



要預防感冒,飲食上要注意葷素搭配。



因此專家提醒,飲食一定要合理,大白菜、蘿蔔、香蕉、梨、蘋果等蔬菜水果一定要多吃。



對於內熱還可以採用食療,如每天喝梨水就可以防止天氣乾燥導致的口乾、咽干,又能潤肺止咳;還可以煮蘿蔔水飲用(最好是白蘿蔔),可以理氣健脾、清熱利尿,也可以促進消化防流感。


  
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還要注意精神放鬆。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



在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也應立即洗手。
  


打了流感疫苗,為何又感冒?
 


天冷了,流行性感冒病毒來勢洶洶, 大多數的高危險群皆已施打流感疫苗,如此就可確保病毒不侵了嗎?



膨大海治喉痛、灌雞湯治感冒....., 這些老阿嬤祖傳的治感冒秘方,真的有效嗎?



西醫解惑
打疫苗,不是萬靈丹?



「你打過流感及肺炎疫苗了嗎?」這是近一個多月來, 許多老人家之間的問候語。



公費流感疫苗已於10月1日起開打,今年,在王永慶先生的經費贊助下,政府又提供75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在政府大力宣導下,大多數的老人家左右臂已各打一針,但臨床上發現,許多人對流感及肺炎的認識仍不盡然正確。



台北榮總老年醫學科主任陳亮恭針對近日門診中民眾常提出的疫苗相關疑問,以及感冒的照護問題,提出以下解答:
我已經打了流感疫苗,為何還是感冒了? 



首先必須釐清你得的是「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



引起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種,而流行性感冒則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感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



兩者的症狀並不相同,一般感冒大都只是喉嚨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但流感的全身性症狀比較嚴重,包括發燒、 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其痊癒的時間通常比一般感冒長,有時會引發併發症,例如肺炎,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統計,1999 ~2004年間,每年約有4500人死於流感及其併發症,其中超過80﹪為65歲以上的老人。



這也就是為何政府呼籲高危險群務必施打流感疫苗的原因,因為施打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所以,打了流感疫苗,卻又感冒了,很可能只是一般感冒,而不是流行性感冒。



此外,流感病毒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容易發生突變,所以已接種流感疫苗,並不代表一定不會得到流感,而是可以明顯降低得到流感的機率。



因為每一個流感流行季節會有多種型別的流感病毒,流感疫苗只能保護其中三種流感病毒型別。



不過,不用太擔心打的疫苗是無效的,疾病管制局分析,今年流感流行季將以B型(60﹪)或A型H3亞型(35﹪)為主要流行別,其中疫苗B型病毒株成分與今年預測流行病毒型別相符,< WBR>今年所採購的疫苗與目前國內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吻合, 所以預期今年疫苗的保護力會提升。



正因為流感病毒經常變異,所以可別以為去年打過,今年就不必再打,提醒您,就算曾得過流行性感冒或施打過流感疫苗,也不會終生免疫。



且疫苗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每年必須接種1次。



我今年打了肺炎鏈球菌疫苗,明年還需施打嗎?
肺炎鏈球菌是導致肺炎的主要元凶之一,最常侵襲2歲以下及65歲以上的族群,尤其在國內外是造成老年人致死的重要死因,近年來肺炎居國人10大死因第6位,據統計每年超過5000人死於肺炎,然實際上,這數字可能有所低估。



肺炎鏈球菌原本就存在正常人的呼吸道內(如鼻腔及喉嚨),當免疫功能不全或先前曾經遭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時,就會比較容易發病,常見合併感染症有腦膜炎、腹膜炎、敗血症等,老年人若出現肺炎鏈球菌引發的腦膜炎,致死率極高。



肺炎鏈球菌感染常發生得很突然,會覺得冷到發抖,伴隨高燒、咳嗽、呼吸短促及胸痛,有些人會噁心、嘔吐、頭痛或肌肉痠痛,症狀與流行性感冒十分相似。



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治療非常棘手,目前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已達7成,第二線抗生素的抗藥性也達2~3成。



近年國內流感疫苗的接種率相當高,但臨床發現肺炎發生率並未降低;且臨床也發現流感合併肺炎死亡率相當高,所以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皆施打是必要的預防之道。



國際間多建議在流感流行季節時,肺炎鏈球菌疫苗與流感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接種,能有效地預防肺炎的發生。



國內因限於公衛預算問題,一直未能提供肺炎疫苗的公費接種,後因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先生曾親歷肺炎折磨,經醫師建議接種疫苗後領受好處,所以他捐贈疫苗,今年開始,75歲以上長者可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可別以為肺炎鏈球菌疫苗年年施打可提高預防效果,請注意,此疫苗5年打1次即可,如果在短期內重複施打,反而可能會引起強烈的身體免疫反應,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我還沒打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現在打來得及嗎?
流感病毒在冬天較為活躍,故以冬天天冷時較易流行,流行季節為每年12月起至隔年2~3月,疫苗注射後約需經過兩週才會產生保護效果,每年10月、11月是接種疫苗的最佳時間,但在12月以後接種還是有保護效果。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已在10月1日開打了,施打對象包括65歲以上老人、安養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3歲以下的幼兒、國小1~4年級學童、罕病患者、重大傷病患者、醫事及衛生單位防疫相關人員、禽畜養殖及動物防疫工作人員等高危險群。



公費疫苗在12月1日之後如還有剩,才會擴大接種對象至全民。



因此,民眾可以衡量自身需求,選擇自費施打流感疫苗。



至於肺炎鏈球菌疫苗全年皆可施打,除了公費接種對象外,民眾如有需求,可至醫療院所自費施打。



值得提醒的是,除了老人,5歲以下的幼童也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危險群,根據統計,全球每年5歲以下兒童,因感染肺炎鏈球菌死亡的人數高達100萬,而主要死因多是肺炎。



因此,家長除了注意流感,對於肺炎鏈球菌疾病也要特別注意,在政府尚未提供免費施打之際,若經濟許可,可以考慮自費接種,預防感染風險。



感冒需要看醫生嗎?還是自己買藥吃就好?
感冒不一定要看醫生,針對一般感冒的症狀如流鼻水、輕微喉嚨痛等症狀,多喝水、休息, 服用目前合格上市的感冒藥是可以的,只是要注意遵照安全服用劑量。



但有一些狀況,就必須要就醫了,像是符合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如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 應在48小時黃金治療期內,盡速就醫, 可防止病情惡化及再傳染給他人



如果發燒合併咳嗽的時間拉長,必須小心可能是肺炎的徵兆。



如果服用退燒藥後退燒,但不久後又再發燒,如此燒燒退退不會好,就一定要去看醫生了。



比較要特別注意的是一些體弱老年人,因身體反應差,即使已經罹患肺炎,也沒有發燒症狀,甚至X光片檢查也未顯示異狀,但通常神智會出現變化,類此不典型的感冒症狀,要特別提高警覺,應迅速就醫,以免發生危險。



此外,一些慢性病患一旦感冒,必須注意身體狀況,最好就醫觀察。



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肺疾患者,因本身心肺功能就比較差,臨床上常見罹患小感冒也嚴重到要住院;氣喘病患者一旦感冒也容易加重病情,必須留意;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差,感冒症狀也會比較明顯;而高血壓患者只要一咳嗽,因橫膈膜作用關係,血壓常會飆高,千萬小心。



感冒時吃抗生素比較有效?
這當然是大錯特錯,抗生素是殺細菌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當然是殺不掉的。



可是有人會說:「我感冒時吃了抗生素,真的感覺比較好耶!」



這是因為感冒時吸呼道發炎,黏膜抵抗力變差, 原本就存在的細菌趁機發威,吃了抗生素殺的其實是細菌而不是感冒病毒,所以會以為症狀好轉。



針對感冒,醫師並不會開立抗生素,常常有些民眾是自行購買服用的,由於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定療程,如未遵從醫囑,吃幾天症狀好轉就停藥,可能造成嚴重的抗藥性,甚至會造成全人類群體抗藥性問題,導致某些細菌感染性疾病面臨無藥可醫的地步。



聽人家說感冒要吊點滴(俗稱吊大筒)或打針,感冒才會好得快,是真的嗎?
的確很多民眾會要求要吊點滴,也確實有些診所提供這樣的醫療,但是在大型醫院只會使用在救急的狀況。



吊點滴主要是針對一些缺水分、食慾不振的患者,以500c.c. 的水加上葡萄糖輸入體內,可快速補充水分,的確會讓患者感覺比較舒緩,但是並未有助於縮短感冒病程。



對於感冒的處置,醫院通常會開立口服藥物,但是有一些診所會以打針的方式來處理,一般來說,針劑藥物是以類固醇藥物加上維他命B群,具有消炎退燒作用,可以快速降低發炎反應,改善倦怠無力感,能緩解症狀, 但無助於感冒病程的縮短。



值得注意的是,打針存在風險,因為藥物直接進入血管,若發生不良反應往往來得又急又快,這也就是以前新聞常見有人打退燒針後,當場在診所或返家就立即發生過敏性休克的狀況。



在醫院,除非發燒非常嚴重,才會打這種退燒針,而且必須由醫師監視施打後的狀況。



發燒了,衣服穿愈多愈好,棉被蓋厚一點,才會出汗退燒?
感冒發燒時,有時不太會出汗導致身體散熱的功能不佳。



且發燒時,會覺得冷,此時穿多點衣服是對的,能讓身體出汗,有助於身體的散熱進而退燒。



服用退燒藥後也會出汗,助於散熱,讓身體感覺比較舒服。



但是,老人及小孩因為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如果過度包裹身體,反而更不容易散熱,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只要穿稍厚點就好,並且應該處於通風的環境中。



感冒後容易有咳嗽症狀,建議患者最好戴上口罩,以避免吹到風後使咳嗽加劇,也可避免飛沫傳染給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cy&Albert 的頭像
    Macy&Albert

    Macy's 幸福旅行箱

    Macy&Albe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